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产品**文件中需明示家具的真实属性、主要用材、辅材、涂饰工艺、装饰工艺等,而一旦明示,日后若被发现是鱼目混珠,企业需要负惩罚性赔偿责任。“一些商家为了规避法律责任,故意不提供产品**文件”。
2016年7月,上海市消保委启动“实木家具消费社会调查”活动,共收到百余位消费者的报名申请。经过对消费者基本信息、家具购买凭证等报名材料的初步筛选,共征集到55位消费者提供的59件实木家具样品,其中不少为红木家具。上海市消保委家具专业办公室于8月初组织相关**和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赴消费者家中,对消费者购买的实木家具产品进行检测,并对照合同或订单上标称的材质进行核查。经过初步查验,判定18件样品的材质与标识一致。针对目测查看无法得出结果、需要进一步检测的41件家具产品,由检测人员现场封样,送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进行材质检测。经检测,共有28件样品的检测材质与标识不一致,合格率仅为57%。
“红木家具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行业经营不规范,造假问题突出。少数红木家具商家甚至为了*取****,采取降低材料等级以次充好、变换家具用材名称以假乱真等手段,欺骗不懂行的消费者。”张宝忠认为,相关部门的抽检结果显示,不合格红木家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树种及标识项目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反映的正是行业造假现象突出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