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为何对红木屏风情有独钟?

2017-07-18来源 : 互联网

红木屏风在中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是宅院、宫廷、寺庙或衙府中必不可少的陈设。它作为中国居室文化中*特的一景,既是景观的点缀,又有可作为屏障,能使有限的空间不致一览无余,获得藏而不露,小中有变,乃至移步换景之妙;所以,屏风是隔而不断的墙,是陈设与空间的互动,也是*具建筑学意义的红木家具。

今天,红木迷想跟大家聊聊红木屏风与古代帝王的那些事,为什么古代帝王钟情于屏风,耐心看完以下这些内容,想必你心中自然会有答案...

1.红木屏风是地位和**的象征

1983年,广州象岗山出土的西汉初年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中发现了铜屏风构件5件,包括朱雀屏风铜顶饰、双面兽*屏风铜顶饰、人操蛇屏风铜托座、蛇纹屏风铜托座各一件,以及蟠龙屏风铜托座一对。其陵墓出土红木屏风与其它早期出现的小型可移动屏风不同,其器形硕大,并在墓主生前始终伴其左右。

尤为突出的是力士口中咬着一条两头蛇,双手也各操一蛇,双足跪坐夹住一条,五条蛇相互绞缠,形象**。这件器物的造型取自“越人操蛇”的传说,再现了两千多年前越人抓蛇吃蛇形象,*具岭南特色。屏风顶部上方中间位置为双面兽*屏风铜顶饰,两侧转角的顶上为朱雀铜顶饰,朱雀昂*展翅,站立于方座之上,通体鎏金,形态**。这是我国考古发现*早、*大的实用漆木屏风。南越王劈山为陵,将这件华美至极的屏风随葬,祈求保护自己在往生后继续生前的奢靡与荣耀。

在一些墓室出土的画像石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主人公坐在低矮的床榻上,身旁立有屏风。位于山东的安丘画像石墓和武梁祠画像石室中,所描绘的宴会场景都曾出现过带屏大床,床身为一长方形状的木板,屏风围绕在床的后侧和左侧,左侧短边紧贴床沿,形成两侧折屏。除此之外,也有三侧折屏,既屏风在榻的正后、左右三边围住,如山东诸城县前凉台村西汉墓画像石中的谒见场景,这里的屏分为四扇,榻后两扇,榻的两侧各有一扇,屏中*坐一人,榻下有众人包围拜谒,画面营造出层层升起的崇高气势。

巫鸿教授在《武梁祠:中国古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一书的第五章《墙壁:人类历史》中假设了武梁祠画像的中心图像——拜谒场景表现了“君权”这个概念,其图像很可能源于沛县原庙中高祖的肖像。这位统*者被三面精美的红木屏风所围绕,体量与气度无人能比拟,彰显着统御万民的无上**,反映了“世功莫大于高皇帝”的理念,是汉代依赖信仰巩固皇权的真实写照。

齐国人羊胜(逝于公元前148年)曾著有一篇《屏风赋》献给君主梁孝王,借屏风比喻梁孝王门下谋士的才德,表达对梁王的一片赤诚之心。赋中描绘红木屏风的华美可以与马王堆中出土的云龙纹漆屏风相媲美。

汉代皇庭爵第中的红木屏风上常会有历史故事,旨在为子孙臣民和守寡节妇树立行为典范,垂示后嗣遵守教诲。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记载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的屏风上画有商纣王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荒淫误国的情形以自警。

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刘向奉命领校秘书,在此期间,他编撰了**的《列女传》,把妇女的嘉言懿行作为贤妃贞妇的生活准则画在屏风上,以戒天子世人,作为兴国显家之法则。

3.屏风可遮风挡煞

红木屏风可以彰显荣耀也可以传播道德规范教导众生,但它的主要用途还是遮风挡煞,同样具有屏障作用的还有影壁。

古建筑术语中的浮思(罘思)指的就是门外的影壁或室内的屏风,影壁由土坯或木头制成,用于守望防御,屏风置于室内,用于搏以隙风。

影壁又称照壁,不仅可以遮挡视线,使内部景物被一面垣墙遮去,保护私密性,又有其风水学上的讲究:古代认为人死后变鬼,鬼走直线,立一墙壁,鬼就不能直冲内里,甚至鬼因看到自己的影子,会被吓走,不至于造成灾祸,所以被称为“照壁”“影壁”。

看到这里,小编真想给家里购置几件红木屏风,它不仅可以传播家风,还可以调节家中风水运势,真乃宝物也。

标签: 红木屏风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