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的刷漆工艺。中国的生漆和割漆工艺:什么是生漆?生漆(天然漆),俗称“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生漆是从膝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一旦接触空气后转为褐色,数小时后表面凝固硬化而生成漆皮。
生漆工艺是中国传统家具工艺中对木质家具进行保养与美化的一种手段。从天然漆树中采割生漆,对家具进行上漆的操作,保留木质天然木色与自然纹路。生漆工艺是一种绿色天然的制木技艺,对环境污染小,对人体危害小,同时也是一种比较耗时耗力的古老技艺。生漆是怎么来的?说到生漆怎么来的,就要追溯生漆的历史,红木家具“生漆工艺”源远流长。据文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发展种植漆树与用漆技术。《诗经鄘风》中载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曰,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桐、梓、漆”。可见先秦时代,漆树就已是我国常见的栽培经济树种。而在使用上,从已发现的古物中,我们也见到了不少先民早期使用生漆的例证,据考证,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出土了一件漆木碗,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早的漆器,距今已有7000余年了。
此后从商周时期至南北朝,擦漆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的主流。商周时期的漆箱、漆案、漆几等都非常精美。汉代,漆饰彩绘更是木质家具的主要特征。唐代金漆镶嵌、彩绘等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大件家具。宋代帝后画像中的椅子就有彩漆描绘的花纹。明清时代是我国古典家具发展的**时期。红木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工艺的典型继承者,自然也传承了生漆这一**传统工艺。当时的漆饰工艺十分发达,能工巧匠辈出,擦漆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民间漆饰比较简朴,宫廷则讲究华丽,朱红色在明代家具的漆饰中是很重要的色彩,它表达了中华民族讲究吉祥、旺盛的心理。相对而言,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比较喜爱这类家具。
生漆的工艺流程生漆的工艺过程,包括打底子(也称“做底子”)——刮面漆——磨砂皮——再擦漆等多个步骤。
家具每上一次漆,晾干后就要砂纸打磨一次,然后再上漆,再打磨,这样的工序需要反复十几次。在此过程中,家具要多次被送入荫房,因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漆膜方能干透。据檀颂生漆老师傅介绍,生漆工序繁杂,只有纯手工精做的红木家具才有可能用生漆工艺,一套家具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全套的工序。如今,市面上用纯生漆制作的红木家具已经越来越少。
安全环保,防腐蚀、耐酸碱、耐高温、不易变色,通透性好等等会将木材的纹理和毛孔更加**的表现出来,更加展现了材质的天然美丽。红木家具的刷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