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多浮躁,工匠精神何处寻?除却红木不多见!工匠精神”一词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去年年底《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2016**流行语”其中“工匠精神”就入选了。随着国内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崛起,中国制造愈来愈让人感到痛切的一点,便是相当一部分产品的品质不够高,款式不够美。可以说,公众苦品质久矣,而品质所系,恰在工匠精神。
如今的产品大多已经看不到工匠精神的体现了,只有少数仅存的传统工艺里还能见到一二,譬如传统榫卯家具,譬如红木工艺。在传统木匠工艺中,根本没有钉子和粘合计等,**是靠各种楔形嵌套。水平高的匠人制作出来的木制品其精度要远远超过机器加工。结合部不仅可以**强度,甚至连水也透不过去。就红木家具来说,各部件用榫卯结构连结,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不会造成木材撑裂,很好地**了家具的整体性。
每一个榫头和卯眼,都有明确的固定锁紧功能,在整体装配时有效地分散家具的承重力,在家具的外表上也**看不见木材的横断面,只有凭借木材纹理的通断不同,才能看到榫卯之间的接缝。就是这些工艺精巧的榫卯结构,构成了硬木家具*特的工艺特色。然而,红木家具里的工匠精神在榫卯结构,也在其手工雕刻之精。为了让红木家具看上去更美观,在木工工序完成之后一般都会用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雕花来进行装饰,也就是行业中所说的雕刻纹饰。
雕刻纹饰必须在“认榫”完成后进行,因为“认榫”时需要修整,如果先做好雕花再开榫,纹理很难**雕花部件都在同一平面上,而此时为了**雕花部件整齐划一,只有修改雕花才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雕花部件作废,所以需在认榫后进行雕花装饰。红木家具雕刻的形式*常见的有:平地雕、透雕、圆雕、镂雕、双面透雕、锦地浮雕、透空浮雕等。每一种形式所表现的内容有所不同,各有各的特点。应该说红木家具的全部工艺,雕刻工艺就占了一半以上。
红木家具中对手工雕刻的要求非常严格,在雕刻车间,每一名雕刻工在雕刻时都要集中精力,一旦刻错一刀,整张木板就没法修补了,对红木家具成品的质量影响很大。雕刻出的成品还要求:花根清晰,花形活泛如真非真,非真胜真,线脚一统,上下吻合,左右相称,凹凸有序,平光无疵等等。红木家具中木工工艺和雕刻工艺相结合,才能体现珠璧共辉、红花绿叶和异工同曲的效果。今人多浮躁,工匠精神何处寻?除却红木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