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年底的CITES大会之后,东南亚的红木贸易收到了很大的影响。今年5月,有爆料发往中国的大红酸枝全部退回越南,禁止大红酸枝贸易并非一纸空文,濒危植物进口雪上加霜。
类似的情况已发生多次。虽然源头资源供应有所收紧,并且新货质量也越来越差。但从市场情况来看,由于供给渠道受阻,商家们持货观望的情绪浓郁,因此即便是少成交也无意在价格上做出让步。
东南亚木材市场近日的红木原材屯仓策略继续。继热门材种大果紫檀之后,交趾黄檀再次成为商家屯仓备货*为关注的材种的之一。不过与其他材种屯仓策略不同的是,目前商家们主要对交趾黄檀的一些大料、好料有积极的备货的情绪。
世界上共有三大**木材出产地--南美洲、东南亚和非洲。南美洲作为**森林资源集中地之一,拥有**45%的热带雨林,平均森林覆盖率约30%。南美洲树种繁多,仅亚马逊雨林就有约2500个树种,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香脂木豆、重蚁木、纤皮玉蕊、孪叶苏木等。这些南美洲特有的树种统称为南美材,区别于东南亚材和非洲材。
在南美洲的众多红木中,较为人熟知的就是几大酸枝木,其中微凹黄檀已经是未来红酸枝的一支“潜力股”。实际上,南美的红木品种绝非这些,鸡翅木、花梨木在部分的南美地区也有发现。南美红木品种的多样性可以增添市场的活力,在未来的市场发展前景中,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老市场的衰败,随之崛起的就是南美这样的新兴市场,新市场缺乏的是消费者的认知,知名度不够,对木材的价值认识不足。在未来的开发中,价值也会慢慢的被挖掘,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东南亚红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