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的灵魂,不在于木头本身,而是它的工艺。红木家具*神奇的是它的榫卯结构,不用钢丝、钉子、胶水等物品就能让红木家具浑然天成的组合在一起。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也是中国建筑中*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中国民族文明发展史上,榫卯结构比汉字发源更早,起源于河姆渡时期,从春秋战国已经出现,从宋代开始愈趋成熟,明清达到*高水平,自成体系、源远流长,有着上下7000多年的历史和传承。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很多采用榫卯结构建造而历经**不倒的建筑**,代表建筑有紫禁城、天坛祈年殿、大观园、山西悬空寺等。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和基本制造模式,也是中国古典红木家具的一大特色。整件家具不用一钉、一丝的金属连接,也不用任何胶水,全部采用凹凸结合的榫卯构成,测量、切割、打磨、安装等采用纯手工制作,榫卯咬合,构成巧妙且富有弹性的框架,有点像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但相互间的匹配更加浑然天成,天衣无缝,严谨、牢固程度一点不亚于用铁钉、胶水连接的家具,且可拆卸安装。许多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距今已有几**历史,但即便是拖着“老胳膊老腿”,大小关节——榫卯,却依旧坚韧非凡,整体结构仍****。
榫卯结构的种类很多,就其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态而言,大体可分为明榫、暗榫、套榫、夹头榫、插肩榫、抱肩榫、钩挂榫、燕尾榫、楔钉榫及走马销等。榫卯的技艺无法**依照书本学习,需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形态,计算其比例、重量,而采取不同的榫卯方式,其中分毫,便全凭师傅的经验与判断,再代代相传,手把手相授,才能掌握其中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