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收藏界一直都没有忘记金丝楠,金丝楠的老家具的拍卖价和硬木老家具的价格相差无几,偶尔出现一段金丝楠老料,都会被视为宝物。2005年7月15日在第5届中国大连**家具及木工机械展览会上,拍卖1957年***城楼重新修葺时替换下来的“金丝楠木立柱原件”。结果引起轩然**,被文物部门和公安部门紧急叫停。
在王府井工美博物馆的一次艺术珍品展览中,一对金丝楠的顶箱柜标价三百多万,一套金丝楠的屏风标价一百多万,一只金丝楠的罗汉床标价七十万,其价格是同类红酸枝产品的数倍,甚至可以和黄花梨的同类产品相比。一时间,京城盛传金丝楠将是继海南黄花梨之后,又一种**收藏价值的名贵木料。也许有人早已看好了金丝楠的收藏价值,收藏到名贵的金丝楠老料后,请**鉴定后,做成精品家具,待价而沽,一位藏家一套十四件金丝楠家具标价八百八十万,令一般人望而生畏,是不是金丝楠有点“疯”?一位商人,偶尔得到一点金丝楠料,做成官皮箱,出口台湾,一只卖几万元,价格远高于紫檀和黄花梨的同类产品。因其**,金丝楠的手串价格在三百元左右,而同类的紫檀黄花梨手串才两百元左右。
有人说金丝楠已经绝迹,也有一定的道理,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对历史比较了解,明代的时候,为修建故宫,大量砍伐楠木,耗资*大,到了清代乾隆时期,连乾隆皇帝想弄点金丝楠修建宫殿或者做家具都比较困难,甚至还为了弄点金丝楠木料,拆人家明皇陵,乾隆**喜欢金丝楠,在故宫的“活计档案”中,就记载了乾隆皇帝做了不少楠木家具,所以说故宫无楠木家具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自康熙以后,因为楠木难得,基本上就改用黄松做建筑材料了。到后来,金丝楠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那么* 近几年怎么突然会出现金丝楠呢,人们的**个判断就是那肯定不是“金丝楠”,可实际情况呢,它恰恰就是乾隆皇帝梦寐以求的“金丝楠”。
十多年前,随着旧城改造或者老房子拆迁,人们偶尔在废木料中发现了楠木,抛光后,其美丽的光泽,让人很怀疑是不是“金丝楠”,然而也就是偶尔发现。大规模的发现就要算三峡拆迁了,大量的古建筑被拆迁,特别有纪念意义的就改迁,可这样成本太高,没什么名气的古庙,就一拆了之,这样大量的拆迁木料被聚集起来,进入木材流通中,当地人不知道其中就有珍贵的“金丝楠”,就把它当作普通木头卖了。偶尔有消息灵通的人士,赶到四川当地收木头,可因为太零散,收获不大。有特别在行的人就在当地雇人,一件一件地收集,收集够了,就整车运出来,这些料就是所谓的拆房料。
在木材市场,我们甚至能看到带有门牌号的楠木料,其中有一块木板门牌上面写着“大河乡新光村3社44号”,有心的人甚至能查到这一块木板来自何方。
另一种来源说来有人可能不信,那是来自挖沙,这类金丝楠一般比较*大,有的长二十七米,粗的地方直径有一米以上,甚至有的达到一米七,这在清代算**了。在四川和重庆等地,前几年流行挖沙,有的挖的深度达几十米,在沙中常常挖到古树,其中就有金丝楠,这就是出土料。
当然除了上面的两种料之外,还有一种新料,在木材市场我们也可以看到,产自贵州的为多,真正产自四川的新料很少,因为这一物种属于国家保护品种,私自砍伐要触犯国家法律,而且数量也不多,是**的保护对象,流到木材市场的很少。
在这三种料中,以老料*为珍贵,尤其是大直径的原木老料,价格很高,一木一议,没有行情价。而出土料,要看在土里埋藏了多少年,有的出土料,拿木样到北京自然博物馆鉴定,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可算“阴沉木”的范围了,如果入土只有几**,木质还没有变化,还应该算是楠木。一般来说出土的木料体型一般*大,如果木质保存很好,也算是宝贝了,这类的木料数量比较少。尤其是近年来禁止挖沙,使藏在地下几十米的木料出土更少了。
由此可见,目前的金丝楠料市场存量很少,拆迁基本完成,拆房料不会新增,挖沙被禁止,出土料也不会增多,新料存世量本来就少,而又被国家保护,所以金丝楠料的价格随着认可度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