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中挡水线,亦称拦水线,多以环形、框形出现在传统家具桌案之上。挡水线外的桌面略高于内桌面,可以挡住桌面上的汤水流出,在实际应用中视家具风格不同,挡水线也分为阳线和阴线,剖面又有圆方、宽窄、疏密的变化,挡水线的使用,让原来沉寂的桌面变得生动起来了。挡水线并非明代的**,早在公元23年西汉时期的案器上,大部分都有了挡水线。当时的挡水线只是在桌案的四周向上起沿,以方便摆放食物。在安徽某处西汉墓出土的木案残块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挡水线。由此可见,挡水线从西汉到明代这段漫长的过程中,才演化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在今天的传统家具中,茶道使用的桌、几,其挡水线的作用非常突出,也很典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炕桌、八仙桌等物件上,都可以看到挡水线的存在。
挡水线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传统家具的几、案、桌等平面部分,通常采用传统工艺,用“攒边打槽装板”(是指用攒接的方法)经过榫卯接合而成的平面。紫檀、花梨等桌面受材料所限,大多以此法做成。虽然手艺**的工匠可以做到几乎看不到接缝的存在,但是拼接的痕迹依然留在桌面上,聪明的工匠用回春的妙手和灵光的头脑,把索性不便掩饰的接缝刻意凸显出来,并赋予了新的功能:挡水线的出现,较为有效地挡住了桌面上的汤水的外溢。